簡 報
武漢市京膳坊酒店管理有限公司 第5期 2021年6月1日
初心不改的領頭人楊菊師傅
2021年春季“每周一星”之中央廚房篇
楊菊,女,公司中央廚房凈菜加工配送中心副部長,于2016年加入京膳坊團隊,在這五年的時間里,她從一名普通分揀員,到小組組長,再到部門主管,直至現在的副部長崗位。職務在變,但她服務客戶的初心未變;季節在變,但她嚴把原材料質量的標準未變;人員在變,但她團結友善的工作主題未變。
收發切配 樣樣把關
餐品質量高低,首先取決于原材料質量。她雖是領頭人,卻如普通一兵,正如她所說“人在現場,親自過眼過手,我才踏實!
每天蔬果流量,都要過楊師傅的雙手。公司蔬菜加工配送中心收發蔬果量大,高峰時已達到16噸/日。每日大小品類近100種,尤其土豆清洗、刨皮量多達5噸;凈菜加工的刨皮、切片、丁、絲、條、塊等近10大類,每類加工量上1000斤。
每趟收、發貨,都能聽見楊師傅的聲音。她拿著“小板板”,一邊核對每一批貨的品種、數量,一邊仔細詢問、檢查質量;她拿著“分配單”,分配、核對每條線路所需原材料,時刻叮囑師傅別錯拿、漏拿、少配和多配;同時,不斷提醒收貨、下貨的師傅,要按順序、品類輕搬輕拿、先出后進、有序擺放,保證蔬菜在搬運、卸貨過程中不受到碰撞、擠壓。
毎次累活及突擊事,都能看見楊師傅的身影。遇部門人手不足、員工請假、臨時加量、特殊加工的原材料等,楊師傅就身兼分揀員、加工員、搬運工。如:每日土豆清洗刨皮,其工作量最大、耗體力最大、加工流程最多、出品要求最高,楊師傅把自己當男工,與一群大老爺們一起,搬土豆、洗土豆、刨皮、泡土豆、撈土豆、包裝......再如,萵苣絲、土豆絲、藕丁、土豆塊等需即配即發,她帶領三、四名員工,早上三點就到崗了,搶工期,與時間賽跑。
春夏秋冬 季季如常
季節不同,對蔬果的影響較大,儲存條件、分揀及包裝方法需隨時調整。楊師傅做事追求精益求精,要求嚴格,她常說:季節可以變,但對原材料的質量標準不能變。
上崗時間不能變。為了原材料按時、保質、保量送達項目點,不影響生產,員工春夏秋冬無論嚴寒、酷暑,凌晨4點前已到崗。她說,我們少睡覺,就是為了讓客戶有充裕時間吃上“放心餐”。
原材料質量的標準不能變。如,夏天氣溫高,回貨的蔬果容易變質,她時時關注冷藏庫氣溫,早、中、晚檢查并做記錄;每天上班巡查原材料,看顏色、聞氣味、摸質地、查包裝。再如,冬天氣溫低,部分第二天發貨的原材料要進行提前加工,并及時放入保鮮庫,為了節省早晨發貨時間,確保項目點按時收貨,她總是提前到崗,將原材料出庫,待員工到崗后直接分配、分裝,縮短了時間段……
五湖四海 人人親如一家
配送中心18名員工來自全國各地,且時常流動,語言不通、生活習慣不同,個性不一、文化習俗不同,一起工作久了,不免多少會有些摩擦。
扮演了“知心大姐”的角色。員工有什么心事,家里有什么牽掛,相互之間有什么誤會……都愿意找楊師傅,她能讓員工記住鄉愁而安心工作,也能及時調節、緩和大家的“不愉快”,讓大家相互包容、理解。
每日晨會轉身“談心會”。每日晨會,是她給師傅們公開談心的必修課,前一天部門工作效率如何,誰做的好,存在哪些不足,怎樣改進。當日各小組的工作內容,如何銜接、配合,怎樣提高效率,大家有什么要求和想法……。晨會不搞“一言堂”,有互動、有交流,其樂融融。
派人派工無私心。她在感情上有親疏,在工作上卻無差別,如,有活大家一起干,休息輪流轉,做到公平公正,并照顧體諒每一位同事的辛苦。再如,哪一組工作落后了,就號召另一組支援、關愛,讓大家感受到團隊的力量,體會到集體的溫暖。
讓我們為楊菊師傅點贊,向楊菊師傅學習!學習她為了顧客,始終不忘初心的服務精神;學習她為了餐品質量,始終精益求精的工作態度;學習她為了團隊,始終團結友善、互幫互愛的工作方式。